快訊

好天氣只剩1周! 粉專曝「這時」可能有颱風逼近台灣

Google高雄地圖出現「美濃大峽谷」新地標 網改成他和她的聯名諧音哏

川普盟友柯克遇槍擊身亡 FBI公布嫌疑人影像

劉大年/詭譎多變的美中經貿談判

自從川普四月初實施「對等關稅」之後,世界各國明知關稅絕非對等、更不公平;但在美國的實力及壓力下,還是必須與美國進行雙邊談判。只有中國大陸不甘示弱反擊,在雙方互相報復下,關稅一度達到三位數。而後在日內瓦、倫敦及斯德哥爾摩三次會議中,雙方同意先取消報復性關稅,展延談判時程,目前談判的期限落在十月底。

雙方以延長談判時間,做為維持不破局談判的最低底線。不過關稅戰雖然暫停,但美國對中國大陸仍維持過去兩任總統內對中國的「三○一關稅」、川普上任後對中國的「芬太尼」關稅及對等關稅,以及美國的最惠國關稅。在層層疊加下,平均關稅高達約百分之五十八,居各國之冠。中國大陸對美國的平均關稅也將近百分之二十。

雖然目前川普的「對等」及芬太尼等關稅措施受到美國國內法挑戰,未來實施空間可能受到限制,但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手段多元化,還是可以對中國課高額關稅。例如美國可以對中國再加碼「三○一關稅」;也可利用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目的之「二三二條款」,按產業別課徵關稅,而將中國排除於豁免名單。

美中未來談判,牽動全球經貿局勢變化及地緣政治關係。雖然在雙方期望可以達成協議下,談判時程一延再延;但大陸不滿在美中關稅差距懸殊、不平等下展開談判,美國也認為中國的不公平經貿措施未有改善,未來雙方談判的挑戰性頗高。期間雙方角力不斷,互相「卡脖子」的措施層出不窮。

例如,最近美方終止台積電南京廠的「經驗證終端用戶」資格,改為逐案申請許可;而中國大陸隨即宣布,美國光纖企業利用變更產品包裝及模式以規避反傾銷稅,對相關產品徵收「反規避稅」,稅率最高將近百分之八十。歐美針對迂迴傾銷的產品課徵反規避稅時有所聞,此次卻是中國大陸首次啟動反規避調查,並課徵反規避稅。雖然早在半年前即啟動調查,公布的時機亦符合正常程序,但普遍視之為報復美國的經貿制裁。

整體而言,美國捨棄多邊而走入雙邊,強調「力量即規則」;中國大陸除了與美國抗衡外,也推動多點合作結盟,強化與其他國家聯結。雖然不足以讓中國免於美國制裁,卻削弱美方單邊施壓,使中國在談判時不必全面退讓,成為美中博弈的「緩衝器」與「籌碼」。全球經貿進入雙重模式並存、競合交織的狀態。

川普的雙邊路線,使台灣承受美國直接壓力;中國的區域結盟則進一步壓縮台灣的國際空間。台灣不應被動承受,一方面必須善用台灣產業優勢,做為與美國談判的籌碼,避免僅停留在「市場開放」層面。另外則應利用台灣科技核心價值,尋求區域合作突破,以確保在美中兩大強權間保有空間。

(作者為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川普 美中 美國 台積電

延伸閱讀

執政半年成績單曝光?智庫指川普上任後「美國民主倒退」:鼓勵民粹強人領袖

川普盟友遭槍殺 美政客人人自危?馬斯克放話:特斯拉應為我加強保安

川普關稅衝擊!金管會壓測點名8家補強 壽險業最脆弱

川普盟友柯克中槍身亡 塔羅老師看星盤驚:難以迴避的「命定之日」

相關新聞

劉大年/詭譎多變的美中經貿談判

自從川普四月初實施「對等關稅」之後,世界各國明知關稅絕非對等、更不公平;但在美國的實力及壓力下,還是必須與美國進行雙邊談...

黃齊元/面臨完美風暴 台灣關鍵時刻

近期全球情勢詭譎多變,從政治到經濟、國際到國內。對台灣而言,雖然大罷免已結束,但政府仍無法步入正軌,原因是內閣剛改組,而...

徐遵慈/對美談判沒有贏家 台灣須向前看

美國向各國徵收「對等關稅」已在八月七日實施。多數歷經與美國關稅談判長達四個月的國家,快速走出「川普震撼」,提出對應國際新...

詹文男/當AI來作媒:從親友到伺服器

好友老張最近收到朋友圈發來的一段影片,內容分析一九三○年至二○二四年,人們「如何遇見另一半」管道的變遷,令人大為吃驚。資...

陳國樑/TISA帳戶,你買官方存錢筒嗎?

為什麼台灣民眾手上握著五兆元的「超額儲蓄」,政府還要再推出一個存錢帳戶?金管會仿效他國推行個人儲蓄帳戶,規畫分二階段推動...

劉大年/重回化石時代的川普能源政策

川普最近嚴厲抨擊前朝的風力及太陽能發電政策,不但破壞美好農地,更摧殘善良農民,川普稱其為「世紀騙局」,美國環保官員也宣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