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樑/TISA帳戶,你買官方存錢筒嗎?

為什麼台灣民眾手上握著五兆元的「超額儲蓄」,政府還要再推出一個存錢帳戶?金管會仿效他國推行個人儲蓄帳戶,規畫分二階段推動「具台灣特色之個人投資儲蓄專戶」(以下簡稱TISA帳戶)。

目前,第一階段已登場。金管會找來集保公司建置TISA帳戶平台,由證券商、銀行推出經理費率及手續費率優惠之基金商品吸引國人購買。第二階段則打算爭取稅制優惠,讓TISA帳戶看起來更有「甜頭」。金管會力推TISA帳戶雖立意良善,然不能認清經濟與稅制現況卻一味推動,其實是製造更大問題。

首先,在第一階段的努力目標中,「吸引國人投資TISA帳戶」究竟是為了什麼?TISA帳戶畢竟是金融性投資工具,屬於金融性儲蓄一種,而非實體投資。若TISA帳戶制度只是為鼓勵國人多存錢,那是畫蛇添足。台灣民眾的儲蓄力,早已是各國望塵莫及。

根據主計總處最新預估,台灣的「超額儲蓄」即將突破五兆元大關。什麼是超額儲蓄?簡單說,就是國民儲蓄減掉國內實體投資後的剩餘資金。如此高額的超額儲蓄,代表台灣經濟不是「沒錢」,而是「錢太多」沒地方用。所以,問題不在民眾不存錢,而在台灣欠缺實體投資的「空氣、陽光與土壤」,導致大量資金閒置流連於股市、房市與金融市場,結果吹大了資產泡沫,卻無法滋養實體經濟,這才是台灣經濟的結構性病灶。

如果推廣TISA帳戶,只是讓國人購買更多金融性投資商品、存更多錢,無異於「升級」國內超額儲蓄問題,反擴大台灣經濟隱憂。或者,TISA帳戶是要讓國人把錢從一個存錢筒,換到另一個標了「政府認證」的存錢筒?但這全然無助解決超額儲蓄問題,恐還難逃「與民爭利」的罵名─連金融機構的飯碗,也被官方一把端了。

其次,在第二階段爭取租稅優惠的努力上,金管會援引英、日、韓等國的制度做論據,強調這些國家在推行個人儲蓄帳戶時皆配套提供租稅減免,台灣理應比照。這樣的主張,是東施效顰,錯用他山之石。

上述國家多半是在高稅負的投資環境下,為鼓勵中產階級進行中長期資本投資,才設計出有條件、有限額的稅負優惠個人儲蓄帳戶制度。而台灣的投資稅制,早已對資本所得極度友善,甚至可說是全球最優惠的國家。

具體來看,國人投資於境內註冊設立之基金或ETF,無論出售或贖回所賺取之資本利得全數免稅,完全沒有金額上限;有所得卻不必繳稅,這樣的優惠,在主要經濟體中極為罕見。再從孳息面來看,個人投資所獲之利息所得,可適用定額免稅或百分之十的分離課稅;股利所得則可選擇適用抵(退)稅機制,或採分開計稅優惠;若孳息本質為證券交易所得,則可與資本利得同享全數免稅。

因此,對於個人資本所得,不論是資本利得還是孳息收入,台灣早已提供一套「無死角」的稅制優惠,扭曲了資源配置。資本所得又正是高所得族群的主要所得來源,其稅制優惠更破壞了稅制原本應有的社會重分配功能。

在效率與公平「雙重失靈」情況下,若仍為TISA帳戶爭取額外租稅減免,無異火上加油,進一步鞏固「投資階級」的既得利益,使問題愈發不可收拾。若TISA帳戶真要訴求稅制優惠,首要之務應是讓一般儲蓄與投資回歸正常課稅。(作者為政大財政系教授兼主任、政大財稅研究中心主任)

延伸閱讀

外商投信設區域中心 民眾投資境外基金比率可達9成

TISA理財照過來/安聯四季成長 大而美

宿舍鐵床鐵櫃被指如「監獄」 政大:配合捷運工程難整修

一銀25日起開賣TISA基金

相關新聞

劉大年/詭譎多變的美中經貿談判

自從川普四月初實施「對等關稅」之後,世界各國明知關稅絕非對等、更不公平;但在美國的實力及壓力下,還是必須與美國進行雙邊談...

黃齊元/面臨完美風暴 台灣關鍵時刻

近期全球情勢詭譎多變,從政治到經濟、國際到國內。對台灣而言,雖然大罷免已結束,但政府仍無法步入正軌,原因是內閣剛改組,而...

徐遵慈/對美談判沒有贏家 台灣須向前看

美國向各國徵收「對等關稅」已在八月七日實施。多數歷經與美國關稅談判長達四個月的國家,快速走出「川普震撼」,提出對應國際新...

詹文男/當AI來作媒:從親友到伺服器

好友老張最近收到朋友圈發來的一段影片,內容分析一九三○年至二○二四年,人們「如何遇見另一半」管道的變遷,令人大為吃驚。資...

陳國樑/TISA帳戶,你買官方存錢筒嗎?

為什麼台灣民眾手上握著五兆元的「超額儲蓄」,政府還要再推出一個存錢帳戶?金管會仿效他國推行個人儲蓄帳戶,規畫分二階段推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