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年/重回化石時代的川普能源政策
川普最近嚴厲抨擊前朝的風力及太陽能發電政策,不但破壞美好農地,更摧殘善良農民,川普稱其為「世紀騙局」,美國環保官員也宣布要終止所有濫用的綠色非法基金。另外,美國能源部最近報告指出,氣候變遷的科學證據不確定,所產生的經濟損害也被誇大;美國單獨減排,對全球氣候影響非常小,而且過度強調減排會帶來龐大經濟負擔。美國不該因氣候而限制經濟發展,更無必要承擔過多國際責任,可以充分反映出川普能源政策的立場。
川普反對綠能當然不是新聞,上任後立即退出主導全球因應氣候變遷的「巴黎協定」,並主張加強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開採。也通過「又大又美法案」,大幅削減再生能源補貼及各式優惠,鼓勵化石燃料發展與基礎建設,重啟油氣開採並大幅鬆綁環評。美國放慢淨零步伐,並偏離全球氣候目標方向,充分展現川普就職演說中「全力鑽井」的政見承諾。
川普認為豐富的化石燃料儲量是美國的巨大優勢,加強開採可以滿足製造業回流所增加的電力需求,並沒有必要仰賴高價的綠能。而且大量使用化石燃料能源後,預期能源價格可以下降,進一步降低通膨影響,並控制通膨的幅度,那麼川普就更有實力進行關稅戰。不過油氣資源開採需要時間,能否立即紓緩美國通貨膨脹的壓力仍有待觀察。
川普並非不支持綠色技術、完全關閉綠能大門,但前提必須是對美國有利。例如,川普對於核能、碳捕捉等技術就相對持正面態度。另外也主張後續除了天然氣,要用核能與地熱來補充振興製造業後增加的電力需求。
川普的能源政策影響深遠,不僅實質提升美國的排碳量;在美國不參與國際減碳、不提供國際援助下,也將使美國淡出全球氣候合作的領導角色,未來美國與全球地緣競爭格局將重新洗牌。
美國過去並沒有在氣候政策上給台灣壓力,不過目前在關稅戰下衍生出一些議題。例如,台灣向美國購買天然氣以降低貿易失衡,後續值得追蹤。其次,川普的新能源政策對台灣企業的影響也有限,事實上過去對台灣企業更顯著的影響來自國際供應鏈,特別是一些國際知名大廠的低碳轉型要求,此壓力並沒有因為川普政策而改變。
川普政策轉向傳統能源,但其他國家仍維持綠能政策。台灣應強化與其聯結,積極配合國際發展綠色供應鏈的需求,以擴大台灣在綠能領域的實力。另外,雖然川普反綠能,但並不表示美國全都反綠能,因為美國地方政府並未全盤追隨川普反綠能的立場,反而在許多州和城市層面持續推動綠能轉型,落實巴黎協定的減排目標。台灣應由「州際合作」或「城市合作」的模式切入,以開拓更多機會。
(作者為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