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男/MIT的海盜證照
現代人熱中認證,報考證照蔚為風潮。不僅資訊科技、碳足跡及涉及永續議題的各種技能需要證照,心靈分析、寵物溝通、毛小孩行為矯正,也都需要資格認證。前些日子就有研究機構請教好友老張,證照應如何差異化?在場的老謝突然靈光一閃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頒發的「海盜證照」或許可以參考。每個人都以為他在開玩笑,上網查了一下,MIT還真有這個證照。
根據說明,海盜證照是一項以幽默方式設計的證書,表揚學生完成體育與健康通識的四門課程:射箭、擊劍、氣槍或步槍射擊及帆船課。二○一一年起被正式納入MIT體育系統,由學校頒發假羊皮紙格式的證書,並於春季的「新海盜就職日」舉行「海盜宣誓儀式」。不過學校也強調「海盜證照」屬趣味性質,不具任何法律效力,不能作為實際的海盜身分或活動許可。
或許很多人會認為這也太荒謬了,但若深入分析,這張海盜證書其實是一個教育動機設計的絕佳範例。為了提升學生參與感、避免體育課變成快樂放空,不如讓這段過程變得更具情境感、更有故事性,「海盜證照」於焉誕生。換句話說,當你完成了四門課,你不只身體健康了,還成為了一名訓練有素的「現代海盜」,能拉弓射箭、劍拔弩張、穩槍瞄準、駕帆破浪,讓一位原本只會寫Python的工程師意外多了幾分俠氣,走路也更有「海風」。
可別小看這四門課程的難度,射箭、手槍講求專注與控制,劍術需要節奏與反應,帆船則是集物理、天候判讀和團隊協作於一體的綜合技能;這不只是體育,更是心、技、體整合的修練過程。從行為科學的角度來看,這種任務導向的體育學習,比傳統的跑步測驗更能培養意志力、挫折忍受力及身心協調能力;再進一步說,這也是一種設計感十足的跨域教育與冒險體驗。更重要的是,它讓體育課不再只是例行的義務,而變成了一種角色扮演式的冒險歷程,強化了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感。
回到台灣,我們的體育課長期處於一種邊緣化的尷尬狀態,課表裡有但學生無感。有時被拿來當作「調課空間」,有時變成閒置資源。但MIT這張海盜證書提醒我們,或許不動內容、只動設計,即可大幅提升學習動機和參與感。
想像一下,如果課程設計能引入故事任務感,例如完成「登山+游泳+急救+導覽」後可獲得「島嶼生存冒險證照」;或完成「太極+冥想+書法+哲學」後可獲得「現代儒者養成證照」,是不是有趣得多?更進一步,這種創意設計也可延伸到跨領域整合學程,讓學生在知識與實作之間找到更強的連結,成為真正具有應變能力與冒險精神的未來工作者。
在這個變動加劇的時代,也許我們需要的就是這樣的「海盜精神」,敢冒險、懂跨域、能自持,然後揚起風帆航向自己的人生旅程!(作者為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