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後有靠山?普亭警告西方「別想派兵到烏」 BBC揭態度強硬3大原因

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羅森柏格6日指出,由於俄國軍隊在烏克蘭戰場握有主動權,加上與中國大陸、印度、及北韓的外交成功,以及美國總統川普始終未能兌現對俄國的威脅,甚至讓西方孤立俄國的努力失敗,成為俄國總統普亭敢在烏克蘭戰爭一事上態度強硬的原因。
普亭近日向西方發出警告:「別想派遣士兵至烏克蘭,包括維和人員。如果有部隊出現在那,特別是當戰鬥正進行時,這些將成為合法摧毀的目標」。
出席海參崴東方經濟論壇的聽眾聽聞此語則爆出如雷的掌聲,俄國官員與商界領袖顯然對「摧毀」西方軍隊的威脅言論表示歡迎。就在前一天,基輔的盟友,也就是「志願者聯盟」剛承諾向烏克蘭提供戰後「保證部隊」。
當普亭表示願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會面,但僅限於俄國本土時,觀眾再次回以掌聲。他說,「最好的(會面)地點是俄羅斯首都,英雄之城莫斯科」。
羅森伯格說,這概括說明克里姆林宮目前對烏克蘭戰爭的立場,即「是的,我們想要和平,但必須按我們的條件。你拒絕我們的條件?那就沒有和平」。
這背後受多重因素驅動。首先,克里姆林宮認為,俄軍在烏克蘭戰場握有主動權;其次,其外交也很成功。普亭本周訪華期間與多名世界領袖握手寒暄,顯示俄國擁有強大的友人,如中國大陸、印度及北韓。
還有美國,美國總統川普上個月邀請普亭前往阿拉斯加會談,讓親俄的評論員稱峰會證明西方因烏克蘭戰爭而孤立俄國的努力已失敗。儘管為說服克里姆林宮結束戰爭,川普訂下最後通牒與期限,揚言若沒有和平將進一步制裁。但普亭未履行其威脅,這也是俄國滿是信心的另一原因。
普亭公開讚揚川普為和平的努力,卻拒絕川普的停火提議,也絲毫沒有表現出想在烏克蘭戰爭上讓步的意願。
和平的前景如何?普亭近日表示看到「隧道盡頭的光」;但羅森柏格認為一邊是俄國,一邊是烏克蘭與歐洲(相當程度也包含美國),他們各自走在不同的隧道中,走著不同的路,朝向不同的目的地。
烏克蘭與歐洲致力於結束戰爭,提供基輔安全保障,確保烏軍戰後仍足夠強大,足以防止俄國再次入侵,而普亭的路則是通往取得勝利的道路,一條有利於俄國全球新秩序的路。
從和平的角度來看,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很難預測會在何時何地交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