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Gogoro其實想從美股下市 併股延命都是為了越南商機?

縱火?北市平房大火4人獲救 臨演男屋主昨才燒東西遭人報案

房貸壓力大…他拒傳統購屋模式 頭期款重押「1類型」股票拚提前退休

一名網友發文分享自己的理財策略,將可以購屋的頭期款投入股市,希望可提早退休。 示意圖/ingimage
一名網友發文分享自己的理財策略,將可以購屋的頭期款投入股市,希望可提早退休。 示意圖/ingimage

近來行政院將新青安房貸放寬,排除《銀行法》72-2條貸款限制,吸引不少民眾回籠房市,將辛苦工作存的錢拿來付頭期款。然而一名網友卻逆風發文,認為「房子不是唯一的安全感來源」,他覺得應該要將存到的頭期款投入股市,為自己提前退休做準備,而非拿去盲目跟風買房,或甚至是投資房地產。

原po在Dcard指出,身邊許多朋友、同事幾乎都是工作5到10年,就存到一筆頭期款,大約3到5百萬,開始積極看預售屋,這一兩年陸續交屋、搬新家,也開始向銀行申請長達30年的房貸,身揹1千到2千多萬的負債,而家中唯一的弟弟也跟著這套買房公式搬離家裡。

原po指出,購房所帶來的房貸壓力過大,任何工作上的變動都可能影響繳款能力,進而導致無法負擔房貸而面臨法拍的風險。他也提到,自己仍與父母同住,隨著雙親年紀漸長,家庭責任逐漸加重,生活開銷的壓力讓他無法全盤承擔搬出去買房的負擔,所以他選擇將資金投入高風險、高報酬的股票

他表示,雖然股票投資的風險較高,但如果成功,將能夠實現資產的增值,甚至提前財務自由,例如換車、搬家或退休等夢想。相較於因房貸壓力而受到限制的生活品質,他更希望不要被房貸長期綁定引起焦慮。他強調,這並不是對所有人都建議一定要這麼做,而是他個人的選擇。

文章底下有人不認同原po的價值觀,「如果父母輩沒有買房,晚輩也不買,那永遠租房風險更大,萬一連居住的地方都沒有的話,更不用說照顧了」、「做法沒有錯,因為你沒錢,只能想辦法投機」、「那是現在房子貴,如果房子便宜,你還會這樣想嗎?」、「買房地段看對賺爛,五倍槓桿開下去,我當時買一坪29今年大樓實登來到72了」、「你的前提是股票都沒賠錢欸」。

然而也有人覺得原po的想法正確,「你硬要卡一個你負擔不起的,肯定辛苦」、「我覺得你是對的,手上有錢還怕買不到房嗎?現在房價實在離譜」、「我就沒聽過多少是普通薪資水平靠自己年紀輕輕買得起的,都是30~40歲以後才有可能存到頭期,勉強貸下去」。

新青安

延伸閱讀

9歲寫「記帳APP」爆紅!新北神童架網站、直播教AI 蕭美琴嗨:下世代的正能量

美食回憶殺!全台最後一間「跳舞香水」無預警熄燈 蜜糖吐司曾風靡一時

相關新聞

退休必備3桶金!4%法則滾安心金流 專家:醫療費、長照費這樣做轉嫁風險

「到底要存多少錢才能安心退休?600萬、1000萬,還是2000萬?」隨通膨攀升、薪資成長緩慢,存到足夠退休金似乎遙不可及。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駱潤生在《毛利小姐變有錢》節目中,教戰如何運用「4%法則」回推自己所需退休金金額,透過股債配置、年金保險、市值型ETF、定存等方式,打造具備層次感的退休金流來源,同時運用保險準備好醫療費、長照費,打造出全方位的安心退休規劃。

AI闖禍!蜘蛛人尿尿在冰雪奇緣艾莎身上 YouTube Kids有脫衣舞酒吧不雅片

這些不恰當的影片一開始是怎麼出現在YouTube Kids上?問題的答案和我們一直在討論的…

房貸壓力大…他拒傳統購屋模式 頭期款重押「1類型」股票拚提前退休

近來行政院將新青安房貸放寬,排除《銀行法》72-2條貸款限制,吸引不少民眾回籠房市,將辛苦工作存的錢拿來付頭期款,然而一名網友卻逆風發文,…

別人工作往自己身上攬還要「背黑鍋」?菲女狼:推責文化是公司制度有問題

小麗原本是個積極又勤奮的員工;但進了這家公司之後,她慢慢變得消極,遇事不再多做,甚至也開始推責。 這不是她的本性,而是因為她曾經吃過一次大虧... 有次,她負責展覽統籌: 總經理要求業務

遺產是自己的卻不能作主!「兄弟姊妹」特留分制度…引爆違憲爭議

台灣繼承制度正面臨一場挑戰,由台灣遺囑協會發起的「廢除兄弟姊妹特留分」連署活動,已突破6100人門檻,正式送交行政院,要求檢討民法第1223條第4項規定。該條文保障兄弟姊妹在特定情況下享有遺產「特留分

《「我是有錢人」迷思778》單月詐騙金額逾73億、退休金歸零!專家勸最佳解方:成立信託

最近,筆者聽到不少已退休,或是屆齡退休族群被詐騙之後,導致當事人畢生辛苦累積的資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