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壓力大…他拒傳統購屋模式 頭期款重押「1類型」股票拚提前退休

近來行政院將新青安房貸放寬,排除《銀行法》72-2條貸款限制,吸引不少民眾回籠房市,將辛苦工作存的錢拿來付頭期款。然而一名網友卻逆風發文,認為「房子不是唯一的安全感來源」,他覺得應該要將存到的頭期款投入股市,為自己提前退休做準備,而非拿去盲目跟風買房,或甚至是投資房地產。
原po在Dcard指出,身邊許多朋友、同事幾乎都是工作5到10年,就存到一筆頭期款,大約3到5百萬,開始積極看預售屋,這一兩年陸續交屋、搬新家,也開始向銀行申請長達30年的房貸,身揹1千到2千多萬的負債,而家中唯一的弟弟也跟著這套買房公式搬離家裡。
原po指出,購房所帶來的房貸壓力過大,任何工作上的變動都可能影響繳款能力,進而導致無法負擔房貸而面臨法拍的風險。他也提到,自己仍與父母同住,隨著雙親年紀漸長,家庭責任逐漸加重,生活開銷的壓力讓他無法全盤承擔搬出去買房的負擔,所以他選擇將資金投入高風險、高報酬的股票。
他表示,雖然股票投資的風險較高,但如果成功,將能夠實現資產的增值,甚至提前財務自由,例如換車、搬家或退休等夢想。相較於因房貸壓力而受到限制的生活品質,他更希望不要被房貸長期綁定引起焦慮。他強調,這並不是對所有人都建議一定要這麼做,而是他個人的選擇。
文章底下有人不認同原po的價值觀,「如果父母輩沒有買房,晚輩也不買,那永遠租房風險更大,萬一連居住的地方都沒有的話,更不用說照顧了」、「做法沒有錯,因為你沒錢,只能想辦法投機」、「那是現在房子貴,如果房子便宜,你還會這樣想嗎?」、「買房地段看對賺爛,五倍槓桿開下去,我當時買一坪29今年大樓實登來到72了」、「你的前提是股票都沒賠錢欸」。
然而也有人覺得原po的想法正確,「你硬要卡一個你負擔不起的,肯定辛苦」、「我覺得你是對的,手上有錢還怕買不到房嗎?現在房價實在離譜」、「我就沒聽過多少是普通薪資水平靠自己年紀輕輕買得起的,都是30~40歲以後才有可能存到頭期,勉強貸下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