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921鬼門關別說「再見」!命理師曝8大禁忌、3生肖運勢黑翻紅

追外國YTR不怕聽不懂!YouTube將開放AI配音 不用字幕也能看懂影片

峇里島暴雨釀9死!洪水淹城百人避難 一票台旅客哀號:飛機趕不上

辦活動只能以部門為單位 死腦筋主管堅持公司傳統被「3階段提問」打破盲點了

示意圖/ingimage
示意圖/ingimage

解開對方的錯誤認知

「原本○○應該是□□才對吧?為什麼現狀不是呢?(所以我認為是△△)。運用思考的「三階段剖析」,讓對方意識到目前的主張已偏離原先的預設目標。

(適用情境)

對方的發言缺乏依據或理論過於荒謬時。

(提問範例)

「○○的理想做法應該是□□才對吧?但照你剛剛的說法,不就變成╳╳了?(所以我贊成/反對)

▼運用「三階段剖析」提問切入

本文出自《精準提問的關鍵技巧》
本文出自《精準提問的關鍵技巧》
人在下判斷時,會下意識地將現狀與理想狀態做比較。有了理想狀態作為標準,我們才能判斷現在的狀況是比較好還是比較差,並藉此表達自己的意見。換句話說,每個人認為的「這個好」、「那個不好」,背後一定有某種判斷依據。

然而,這些依據往往在日常對話中被草草帶過。

仔細觀察那些講話自信滿滿的人,你會發現他們的論點大多來自個人經驗,例如:「依我經驗來看」、「從我們公司歷史來說,這些依據其實不足以支撐嚴謹的討論,但當事人卻往往深信不疑,甚至因此陷入錯誤認知而不自覺。

當你必須和這種人討論工作上的重要議題時,與其直接否定,不如透過回顧「原本的目標」來提問,巧妙引導對方進入你的討論框架。

▼讓人回歸初心的提問方式

假設某家公司規定,所有專案只能以部門為單位進行活動,對於想要將活動辦得更具規模的人來說,這樣的規定實在非常綁手綁腳。面對這類總是堅持「這是公司的傳統」的死腦筋主管,該怎麼做才能爭取更多權限?

○提問:「公司原本應該是讓不同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藉此激發最大可能性的地方,不是嗎?現在卻只有固定成員能參加活動,這難道不會限制員工的潛力嗎?(所以,我希望能邀請部門外及其他業界人士共襄盛舉)」

這個句型的使用方式是,先用「原本」開場,描述公司應該具備的理想樣貌,接著提出與現狀對比的問句,最後在括號部分附上自己的提案。因為「原本」與「現狀」之間的落差無法被輕易忽視,對方自然會重新思考。即使不會馬上接受提案,至少能打破盲點,為之後的討論鋪路。

完整的提問步驟如下:

一、原本○○應該是□□才對吧?(→引導對方回歸初衷)

二、為什麼現狀不是呢?(→點出現狀與理想之間的差異)

三、所以我認為是△△。(→附上自己的提案)

訣竅在於「原本」後面的內容要能引發共鳴,讓人忍不住說「YES」。例如:「程式設計教育原本的目的,不就是培養邏輯思考能力、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透過這種方式強調「最初的理想」,再與現狀進行比較,用反問來獲得對方認同,進而說出自己的提案,就能有效加深討論。

同樣地,當對方的理由過於荒謬時,我們也能運用「三階段剖析」來進行修正。

(本文出自《精準提問的關鍵技巧》作者:樋口裕一 譯者:韓宛庭)

相關新聞

男友生病將房子過戶給女友…卻因車禍離世掀遺產爭奪!律師給三解方

有一對同居的男女朋友,男生突然罹患重病,他們擔心如果真的發生意外,女生會沒有依靠。 於是在重大的手術前,他們決定把男生名下的房子先過戶給女方,如果真的有什麼意外,至少女生還能住在他們熟悉的家裡。

分工不清的職場裡…點出問題就會被交付任務!菲女狼:大家當啞巴最後一起收拾殘局

公司的組織若是分工不清楚,角色和責任定位模糊,老闆指派任務就很容易信手一來。 誰要是把問題點出來,下一秒,很可能就會變成被交付任務的人。 這樣的組織看似也能正常運作,卻很容易出狀況。 小

從Email「弦外之音」看穿對方底牌 王牌律師教你掌握談判優勢

「能不能請你在開會前寄封電子郵件,說明討論事項、目標、考量重點。我好事先準備?」...

殘酷二選一!父母問她「要2000萬現金或2680萬房子」 律師這樣建議

一名女網友分享,父母讓她和哥哥各自挑要2000萬元現金或價值2680萬元的房子,如果選房子就必須與父母同住,哥哥果斷選擇現金,而她還是猶豫不決。對此,律師蘇家宏表示,這道選擇題不只是財務問題,更是對家庭態度與責任感的考驗,如果換作是他,他會選房子。

辦活動只能以部門為單位 死腦筋主管堅持公司傳統被「3階段提問」打破盲點了

人在下判斷時,會下意識地將現狀與理想狀態做比較。有了理想狀態作為標準,我們才能判斷現在的狀況是比較好還是比較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