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尼泊爾青年抗議社群媒體禁令 警方驅離釀19死、100多人傷

美股早盤/市場樂觀期待Fed降息 標普指數小漲、台積電ADR漲0.4%

遺產4658萬全給看護…老董遺願惹爭議!律師提3點財產分配建議

法律雖保障特留分,但不是絕對。孝不孝,父母心中自有一把尺。示意圖/Ingimage
法律雖保障特留分,但不是絕對。孝不孝,父母心中自有一把尺。示意圖/Ingimage

不是親人 竟然也能得到千萬財產

有一名看護,照顧老董十年。在他癌末過世前,她將老董4658萬元的存款轉匯到自己的名下。老董過世後,想當然風波大起...太太、兒女都怒告她,認為她藉著老董癌末意識不清騙取財產。沒想到官司打完,這名看護竟然從他的子女手中討回千萬財產,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關於生前財產分配,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孝順父母 是最要緊的事

法律沒有規定「父母一定要把財產留給子女」。換句話說──爸媽要把財產給誰,其實他們有選擇權。如果你平時不關心、不照顧父母,等到父母過世了發現財產被爸媽分配給其他意想不到的人後,才懊悔跳出來,其實為時已晚。

尤其人在年老或生病時,最需要的是陪伴與關心。雖是親生子女,卻從未出現關懷;或是認為彼此都忙,不好意思關心父母?子女不在身邊,反倒是身旁的看護悉心照顧,這才讓父母心中作出了選擇。

所以,真正的繼承保障,不完全是法律給的,而是源自於子女平日的孝心與行動。

2.不想留給子女「特留分」怎麼做?

這則新聞中,老董曾告訴律師:「我不想留特留分給我的孩子。」因為寫遺囑後,子女可以不管老董的意願,主張民法「特留分」的保障。

如果老董生前就把全部財產花完,或是把財產贈與並且交給看護,完成了贈與行為。名下沒有財產,身後也就沒有遺產,子女就分不到任何「特留分」了。

此外,但若子女確實有重大不孝的情形,比方說對父母有重大虐待、長期不探視、重大侮辱等行為,造成父母生理或心理上的痛苦,父母明確表示或寫遺囑表示子女喪失繼承權。如此一來,子女自然拿不到法律上所保障的特留分了。

3.怎麼避免身後的遺產糾紛?

這起案件的董事長,雖然有透過「約定書」的方式想證明贈與看護的心意,但最終仍讓看護與繼承人間陷入官司問題,原因在於:沒有預立遺囑,並且缺乏仔細規劃全盤財富傳承秩序,讓灰色空間擴大了。

如果立好遺囑並指定專業律師當遺囑執行人,且簽好贈與契約,並且在生前交付贈與物...一切就緒下,就不易爭訟不休。

我還是要建議大家,在生前如果對自己的財產已經有了分配的想法,現在就要開始動筆來立下遺囑,將財產做明確的規劃與安排。保留夠用的資產,其他的部分,再選擇搭配信託與贈與,有效的規劃移轉財產,所愛的人與家人才會「相安無事」。

財產的歸屬,不靠血緣來決定,而是靠陪伴與真心

把錢留給你想感謝的人,就是對人生最深的告白──蘇家宏律師

◎本文內容已獲 蘇家宏律師 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遺產 財產 立遺囑 親生子女

延伸閱讀

月存5千0050還是台積電?小資族困擾發問…網吵翻各有其擁護者

「永遠與台積電合作」英特爾財務長公開表態!郭哲榮:台股今就有可能突破歷史新高

房貸增貸千萬進股市?網友吵翻:0050全壓還是正2搏一把

不上班8個月沒事幹也沒差?網靠每月領1萬股息:過得比以前還健康快樂

相關新聞

遺產4658萬全給看護…老董遺願惹爭議!律師提3點財產分配建議

不是親人 竟然也能得到千萬財產? 有一名看護,照顧老董十年。在他癌末過世前,她將老董4658萬元的存款轉匯到自己的名下。老董過世後,想當然風波大起...太太、兒女都怒告她,認為她藉著老董癌末意識

2680萬房子跟2000萬現金怎麼選?律師「選對不選貴」:我會選擇房子

2000萬現金vs.2680萬房子:你會怎麼選? 一位網友在Dcard分享兩難:爸媽讓她和哥哥各自選擇是要2000萬的現金?或是一間價值2680萬的房子,但若選房子,就必須和爸媽同住。哥哥已經選

沒含金湯匙也能致富…一般人不做的5件事 讓富人變有錢

即便沒有含金湯匙出生,也能藉由學習富人思維,加上可執行的策略,逐步累積財富。富人將金錢視為帶來成長和機會的工具,以下5個致富黃金法則,都在強調思維模式和長期的威力。

檢視人生遺憾順位清單 臨終關懷護理師列人們生死關頭最重要5件事排序

人在面臨生死的最後關頭上,真正在意的是什麼?從關鍵點往前推,相信可以…

生成式AI「密度鏈」幫你做摘要整理 半小時內審閱完30頁文件、簡潔不失細節

如果每天都被大量來自電子郵件、簡報、冗長文件和報告的資訊淹沒,要看完這些內容並歸納重點便是一大挑戰。…

比請一個秘書還貼心! 生成式AI可代替你參加會議、轉錄+分析會議內容

如果你是管理者,工作量可能相當繁重,需要有效安排事情的優先順序,卻經常被干擾或是遇到突發事件…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