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代鬼片之王「姚鳳磐」 古裝女鬼、冥婚傳說拍進觀眾的夢魘

曾任《中華日報》、《聯合報》記者、編輯,以及《徵信新聞報》主編與主筆的姚鳳磐,不僅是資深新聞人,更是台灣影壇舉足輕重的「鬼片大師」。1956年,他榮獲台北記者工會新聞採訪獎;1968年以影劇評論摘下中國文藝學會影劇評論文藝獎,1971年更入選「十大傑出青年」。
姚鳳磐活躍於1960年代末至1980年代中期,以將《太平廣記》、《聊齋誌異》等中國古典靈異短篇,或是真實新聞事件改編成鬼片聞名。他的作品融合懸疑、偵探、愛情等多重元素,開創混合類型的恐怖片風格,在華人世界獨樹一幟,被媒體譽為「恐怖大師」與「搞鬼專家」。
1974年,他以古裝鬼片《秋燈夜雨》一炮而紅,塑造出經典的復仇女鬼形象。兩年後,他推出台灣第一部時裝鬼片《鬼嫁》,改編自「冥婚」新聞事件,讓鬼魂正式走入現代社會,其中「馬桶伸出手」的驚悚畫面,更成為影迷心中的恐怖經典,更捧紅王釧如成為「鬼后」。此後,他接連推出《舊鎖》、《夜變》,以及華語電影史首部時裝喜劇鬼片《討厭鬼》,不斷突破鬼片的類型邊界。《古厝夜語》(又名《招魂》)與《寒夜青燈》,分別於1979年與1977年入選西班牙恐怖影展、多倫多影展及舊金山影展,其中《古厝夜語》更奪得西班牙恐怖影展最佳音效特別獎。
在瓊瑤愛情片、古龍武俠片盛行的1970年代,姚鳳磐的鬼片憑藉獨特題材和創新手法,成功在台灣電影史中佔有一席之地,也讓「台灣鬼片」成為一代觀眾難忘的集體記憶。
鬼片之王 名導姚鳳磐 流淚辭世中風多年纏綿病榻 死前託夢旅美的女兒 太太陪在身旁送最後一程
2004-09-24/聯合報/D4版/星聞e把罩
【記者項貽斐╱台北報導】以「秋燈夜雨」、「鬼嫁」等片享譽影壇而有「鬼片之王」的資深導演姚鳳磐已於今年6月26日凌晨,因心臟衰竭辭世,享年71歲。
姚鳳磐家人頗為低調,7月7日為他舉辦基督教告別式後,即將他安葬在台中基督教墓園,並未對外發布。直到昨天由文建會與新聞局主辦「鬼魅影展」記者會上,執行單位才向媒體透露姚鳳磐已逝消息。
姚鳳磐的妻子、也是他長期工作夥伴劉冠君表示,姚鳳磐自從13年前中風後,身體狀況一直不好,三年半前惡化為沒意識、行動,成天臥病在床。今年6月25日晚間11時,姚鳳磐在美國的女兒忽然在晚上11時打電話回家說夢見爸爸去看她。
劉冠君事前即聽醫師表示丈夫情況不樂觀,加上女兒這通電話,即知他大限已到,於是通知兒子媳婦準備,並到新店同仁醫院送姚鳳磐最後一程。劉冠君說,她坐在姚鳳磐床前,伸手撫摸他的臉、握住他的手,說話安慰他,告訴他放心地回去找爸爸、媽媽。
以往姚鳳磐對於外界的刺激完全沒反應,但當晚,卻像是迴光反照般,聽到劉冠君說話,似乎都懂,左眼角還流下淚水。到了6月26日凌晨兩、三點,姚鳳磐平靜地離開人世。劉冠君表示,其實姚鳳磐的走也是一種福氣,因為多年纏綿病榻,真的讓他受盡折磨。
姚鳳磐生前是台灣電影重要導演,但卻沒有他任何作品的完整拷貝,讓劉冠君頗為遺憾,並希望一些流落海外的影片能夠回到台灣。
姚鳳磐生平大事紀
出生日期:1932年8月10日
影劇資歷:
1958年 進入聯合報擔任影劇記者
1962年 編寫第一部電影劇本「白雲故鄉」
1969年 升任導演,執導「玻璃眼球」、「雪娘」、「孟姜女」
1971年 榮獲十大傑出青年
1974年 「秋燈夜雨」以燈光製造恐怖氣氛著稱
1975年 「寒夜青燈」應邀參加多倫多、舊金山影展
1976年 「鬼嫁」捧紅王釧如成為「鬼后」
1979年 「古厝夜語」獲西班牙恐怖影展「恐怖片貢獻獎」
1983年 執導最後一部電影「半夜人」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