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財神爺來了!大樂透1億頭獎1注獨得 獎落台北市內湖區

中職/范國宸打爆統一中斷新莊9連敗 悍將9月豪奪6勝已超越8月

沙鹿情殺案17歲少年砍死女大生晚間落網 凶嫌叔叔震驚:姪兒平常乖乖的

【重磅快評】「最親民的賴總統」 馬屁文化大翻車

賴清德總統今天參加淡江大橋合龍典禮,現場掛上「歡迎最親民的賴總統視察」紅布條,引發網友熱議。記者江婉儀/攝影
賴清德總統今天參加淡江大橋合龍典禮,現場掛上「歡迎最親民的賴總統視察」紅布條,引發網友熱議。記者江婉儀/攝影

淡江大橋今天舉行合龍儀式,最吸睛的卻是「歡迎最親民的賴總統視察」紅布條,議員揶揄馬屁文化,網友狂酸「以為身處北韓」、「這是老共的陰謀」。雖然負責承包的工信工程火速拆布條,並坦承是他們自作主張,不干總統的事,但民進黨凡事大內宣,「萊爾文化」上行下效,馬屁拍過頭,「親民總統」也當場掉漆。

民進黨馬屁排場並非頭一遭,2003年,空軍曾頭戴「扁帽」迎接時任總統陳水扁,還有基層飛官怒斥人格受辱;2006年爆發倒扁風潮,憲兵學校學生還被安排對阿扁高喊「總統大帥哥」、「你是我的巧克力」。台灣是民主社會,不該一再上演「類北韓」的迎神戲碼,沒想到今天淡江大橋掛上紅布條,「感謝」變「諂媚」,剪綵剪到手指頭。

對於各界酸爆,工信工程隨即發出新聞稿澄清,歡迎總統的紅布條是工信自行懸掛的,事前沒有通知主管機關,經機關發現後已立即移除;懸掛紅布條是為了感謝賴總統在行政院長任內大力支持該工程,如今才得以順利開工,希望各界不要過度解讀。

民進黨的大內宣文化幾乎已成「政治DNA」,舉凡政策推動、工程剪綵等,萊爾團隊從中央到地方,寧可馬屁先拍足,也不要失了禮數。立院新會期周五開議,即將審議「韌性特別預算案」,國民黨立委吳宗憲揪出,韌性特別預算的媒宣費高達1億元,真正需要補助廠商到海外宣傳僅編列244萬,十足是大內宣預算。

工信工程雖馬上拆掉布條,但這種人工打造的「親民人設」一旦翻車,反而顯得格外諷刺。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天公布最新民調,20歲以上台灣人對賴總統的感情溫度是43.34度,甚至低於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的48.81度,證明親民不是自己嘴巴說說或打打廣告就算數。

民進黨大罷免大失敗,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指出,台灣社會對賴總統的平均溫度,從1年前54.65度至今43.34度,大幅下滑11.31度,彷彿從陽光普照墜入陰冷世界;基金會歷年16次全國性調查中,賴清德只有2次感情溫度低於50度,一次是2023年10月總統大選期間,另一次就是現在擔任總統時,對賴總統是一大警訊。

民主社會領導人如果走不出同溫層,權力周遭容易滋生馬屁文化,幕僚常報喜不報憂,甚至爭功諉過,讓決策者長期陷入「政治繭房」。民進黨立委吳思瑤今天重批國民黨「對內死不認錯、對外知錯不改」,誰來當黨主席都一樣;當吳思瑤一隻手指著國民黨,其他4隻手指恐怕正對著賴總統。

民進黨 大內宣 賴清德 淡江大橋

延伸閱讀

吳思瑤:對內死不認錯 對外知錯不改 國民黨誰當主席都一樣

財劃法公式出包 吳思瑤:算帳應找傅崐萁、黃國昌

影/柯建銘將交出總召?吳思瑤:上午黨團會議未談論

吳思瑤:追加878億是藍白洗白惡刪預算機會 勿再重蹈覆轍

相關新聞

新北淡水淡江大橋合龍儀式歷史里程碑 明年5/9通車

連接新北市淡水與八里區,國家重大交通工程「淡江大橋」,今天辦合龍儀式,新北市長侯友宜與賴清德總統共同見證工程重要里程碑,總統賴清德致詞時表示,淡江大橋是國家的重大交通建設,肩負起許多交通功能,這座大橋明年通車可以減少關渡大橋30%流量,也能分擔台二線,特別是竹圍這段17%的交通負載量,大讚淡江大橋不僅是交通建設,更是藝術品、世界級的重要建設。

淡江大橋合龍 新北議員批民進黨「造橋變造神」:當年阻擋建設

總統賴清德今出席淡江大橋合龍典禮,並強調該案為民進黨政府接力推動的重大政績。不過,新北市議員江怡臻痛批,「人民要的是交通...

「最親民總統」紅布條之亂 公路局喊冤:多次與廠商溝通撤除

淡江大橋今早舉行合龍儀式,典禮場外掛有3面「歡迎最親民的賴總統視察」的紅布條,畫面曝光後受到熱議。主辦單位的工程團隊工信...

賴清德昔拋馬屁文化文字獄刪預算 王鴻薇:換位子換腦袋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今日表示,今天一早民進黨敲鑼打鼓,側翼、粉專、黨公職等紛紛發文,還備註「在野黨不要來蹭」,就是要把淡江大...

淡江大橋「最親民總統」布條引熱議 朱立倫:台灣不是北韓

賴清德總統今天參加淡江大橋合龍典禮,會場外卻一度掛著「歡迎最親民的賴總統視察」布條,在網路引發熱議。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天...

國民黨:淡江大橋合龍見「賴式馬屁布條」 比北韓還北韓

賴清德總統今出席淡江大橋合龍典禮,現場斗大紅布條寫上「歡迎最親民的賴總統視察」,遭國民黨批是「賴式馬屁布條」。民進黨澄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