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財劃法錯位誰受害?別演成中央地方搶錢的老戲碼

《財劃法》修法後,中央雖釋出逾4千億統籌分配款給地方政府,部分縣市補助不增反降,又因分配公式矛盾,出現逾300億元無法完成分配等亂象。台中市長盧秀燕今日領軍15個藍白縣市首長齊聚台北,要向中央爭取補助。但此事不該被視為中央與地方的搶錢大戰的老戲碼,不合理的分配,受害的是人民,想要操作成藍綠政治攻防,更是大可不必,沒人討得到好處。
明年度中央分配給地方政府的統籌分配稅款高達8840.9億元,較今年度分配數4675.9億元增加4165億元,結果因水平分配公式問題,有10個縣市金額不如預估數,連江縣明年度統籌分配稅款甚至比今年度少1000萬元。
問題的根源有三,其一,法條轉譯成計算公式時出現技術漏洞,分母分子錯置,造成數百億財源卡關。這是行政技術的粗疏,卻牽動全國預算的穩定性。其二,部分一般性補助款納為計畫性補助款,原本按公式自動分配的款項,如今須經中央點頭才能下放。地方因此質疑,中央恐看顏色撥款,綠的多、藍的少。且計畫性補助款也可能遭中央依事權分配刪減,政治算計凌駕公平原則。其三,中央在試算與溝通上嚴重失職。若在立法與公告階段,就能公開完整試算表與基準數據,何來今日地方與中央各說各話、彼此失信的狀況?
行政院發言人日前表示,立法院倉促修訂財劃法,產生三項無法解決的問題。首先,公式錯誤,導致統籌分配稅款有345億無法完全分配、其二、事權沒有隨錢調整、第三、富者愈富,城鄉差距更大。但此話只是卸責,之所以造成倉促修訂財劃法,背景不就是當時政院只顧配合大罷免,因而不提政院版?外界質疑,行政怠惰的背後仍是政治掛帥。
財政劃分年年吵,更深一層的隱憂是,一旦財源分配的規則被打亂,地方政府為了避免「少算」或「算錯」,可能會選擇保守編列,綁手綁腳。這將直接拖慢基層建設,傷害的是教育、社福、道路、基礎工程,最後受苦的不是政黨,而是老百姓。
財政劃分看似中央的權限,實則是憲政機制中的分配正義。統籌分配的精神在於制度化與透明化,避免資源分配淪為短期政治工具。現在漏洞既已顯現,行政院與財政部應立即採取三步驟補救:公開完整公式與試算表、重新試算並公布修正數據、以及在短期內先行補足因公式錯置造成的缺口,讓地方有可編列的基礎;中期則應引入第三方復核或獨立審查機制,重建分配的制度性信任。更重要的是,讓分配規則不再隨執政者的顏色擺盪。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