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開展!特別預算破兆元 國防展搶軍工大餅

無人艇將展示遙控進出港 周四登場的國防工業展,國內廠商競相標榜跨足無人載具。圖為「中信五號」無人艇。該艇會展期間將展示從南港遙控進出港。圖/讀者蘇嘉健提供
無人艇將展示遙控進出港 周四登場的國防工業展,國內廠商競相標榜跨足無人載具。圖為「中信五號」無人艇。該艇會展期間將展示從南港遙控進出港。圖/讀者蘇嘉健提供

美方要求我國大幅擴增軍費,賴政府將編列史上最高的破兆元軍購特別預算,國內外廠商爭搶軍工市場大餅。兩年一度的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TADTE)本周四登場,一連舉行三天。參展廠商由前年二五七家,劇增為四九五家;場地由往年北市世貿中心,移往空間較大的南港展覽館,無人載具與人工智慧是今年展覽最大特色。

據指出,國防部已向行政院提出「不對稱作戰及作戰韌性特別條例草案」,這筆特別預算總金額破兆元,並以七年為期編列,將創下我國歷次特別預算規模最高紀錄。

中科院今年效法國際業界慣例,在會展現場與多家廠商簽訂合約與備忘錄。簽約對象包括國防部長顧立雄特別接見創辦人拉奇(P. Luckey)的安杜里爾(Anduril),以及加拿大AirShare公司;分別簽訂DIVE-LD水下無人載具,與無人機攔截火箭彈的採購合約。

與中科院簽訂備忘錄的四家美商,包括空境的無人機、MARTAC的無人船;與李奧納多合作銷售M60A3戰車的新式射控觀瞄系統;與諾斯洛普格魯曼的整合防空飛彈防禦系統(IBCS)。其中M60A3射控升級方案,最近剛被陸軍決定「現況結案」不予採用,此次中科院爭取到國際大廠青睞,採「台灣生產,美方品牌」模式行銷國際,可謂出了一口悶氣。

IBCS整合各型防空飛彈的目標資訊與指揮管制,未來將成為愛國者系統的標配。這也是我方爭取E-2D預警機未果之下,諾格公司近來對台軍售最大斬獲。中科院參與合作,未來國造天弓、陸劍二等飛彈,能與愛國者等美製防空飛彈系統整合,相互交換情資,作到「A看B射」。

國內廠商也競相標榜跨足無人載具。正為海軍承造輕巡防艦的中信造船,推出具備人工智慧的「中信五號」無人艇。該艇今天從高雄出發,自主航行北上,周三進入台北港,會展期間將展示從南港遙控進出港。代理紅外線/光電系統的科力航太,今年也引進無人機起降平台,即使在疾駛車輛或快艇中仍可自動起降。

在台東經營飛行學校起家的安捷航空,將原用於醫療後送的P2012小型客機,加裝合成孔徑雷達與夜視系統,海域偵搜能力不下軍方的P-3反潛巡邏機。

韌性台灣國際論壇20日登場

此外,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屆滿一周年,據指出,九月廿日的會議將突破以往,以「韌性台灣民主永續」國際論壇形式呈現,邀請廿位國際訪賓、十六個駐台辦事處相關代表出席,美台商會、歐台商會、日本工商會也會到場,凸顯委員會備受國際關注、面向國際合作、內外整備團結的三大意義。據了解,討論主題將從全社會防衛韌性五大主軸延伸。

國防 總統府 中科院 國防部 無人機 人工智慧 軍購特別預算

延伸閱讀

烏克蘭夜間出動361架無人機攻俄 俄羅斯前兩大煉油廠之一遇襲

航太國防展 科力聚焦空中遊騎兵已獲俄烏戰場驗證

繼波蘭之後…羅馬尼亞空域也遭無人機侵入 緊急出動戰機

國防工業展規模創新高 聚焦先進國防、韌性供應鏈等四大趨勢

相關新聞

周四開展!特別預算破兆元 國防展搶軍工大餅

美方要求我國大幅擴增軍費,賴政府將編列史上最高的破兆元軍購特別預算,國內外廠商爭搶軍工市場大餅。兩年一度的台北國際航太暨...

爭取國防市場 夜視系統大廠跨足軍規無人機

2025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即將於18至20日在南港展覽館舉行。代理美商Teledyne FLIR軍規級紅外線熱像...

智慧無人艇由高雄北上 國防展將現場表演遙控進出港

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TADTE)將於18至20日(本周四至六)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行。受到美方要求我國擴增軍費,賴政...

民間投入客機改造海上巡邏機有成 已多次偵獲共軍機艦

中共機艦出沒台海周遭逐漸常態化,國軍監偵需求日增。在政府提高國防預算、鼓勵軍工產業政策下,有民間業者投入將輕型客機改裝成...

華航機隊/曾為特種任務的白手套 華航翻身多虧了寮國

隨著復興航空與遠東航空走入歷史,1959年成立的中華航空,是台灣最資深航空公司。今年底屆滿66年的華航,最早是在蔣經國指示下,為空軍執行特種任務組建的白手套公司,1960年代投入中南半島戰場;隨後華航建立國際航線網,見證台灣外交困境與經濟起飛,乃至於近30年天空開放政策下的產業競合。華航的歷史,反映中華民國過去一甲子的縮影。

具戰略意義 海軍萬噸級磐石軍艦泊靠太平島碼頭首曝光

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支隊日前航抵南沙太平島,油彈補給艦磐石軍艦順利泊靠整建浚深的南沙太平碼頭。這是萬噸級軍艦泊靠太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