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檢方偵辦美濃大峽谷案 橋檢今拘提石麗君等3人

台北田徑場燈具「爆裂起火」嚇壞觀眾 苗博雅在場協助指揮疏散

外交事務刊文:兩岸避戰須有非正式溝通管道

美國國防大學資深研究員吳志遠(Joel Wuthnow)以「台灣海峽最大的危險」為題在外交事務上撰文,指中國有可能評估風險選擇向台灣開戰,也可能因為台灣跨過政治紅線而開戰,不過他認為,台海最有可能發生戰爭的原因是意外和誤判導致情況失控。圖/翻攝外交事務網站
美國國防大學資深研究員吳志遠(Joel Wuthnow)以「台灣海峽最大的危險」為題在外交事務上撰文,指中國有可能評估風險選擇向台灣開戰,也可能因為台灣跨過政治紅線而開戰,不過他認為,台海最有可能發生戰爭的原因是意外和誤判導致情況失控。圖/翻攝外交事務網站

「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12日刊文指出,台海很有可能因為意外或誤判而引發戰爭,呼籲兩岸必須持續維持非正式的溝通管道來避免危機發生;文章也呼籲美台必須增加對話,制定危機事件爆發時的策略。

美國國防大學資深研究員吳志遠(Joel Wuthnow)以「台灣海峽最大的危險」為題在外交事務上撰文,指中國有可能評估風險選擇向台灣開戰,也可能因為台灣跨過政治紅線而開戰,不過他認為,台海最有可能發生戰爭的原因是意外和誤判導致情況失控。

文章內容指出,由於兩岸軍事部署非常接近,且兩岸各自的政治動態,讓雙方都很難做出退讓,意外或誤判發生的風險高於世界其他地區,有可能從小型的衝突升級為大規模的戰爭。

文章指出,不同於其他台海可能開戰的原因,分別可以透過嚇阻策略或防止台灣追求法理上的獨立來加以避免,美中台很難消除意外開戰的風險。

文章呼籲兩岸應該持續保持非正式的溝通管道,而美台應該增加對話,討論如何在危機發生的時刻做決定,並保持美國戰略模糊的策略,對來自中國的潛在侵略增加應對的彈性和空間;中國方面也應該在軍事上有所克制,約束任何可能導致進一步衝突的激進策略。

文章表示,意外爆發的戰爭是突然且難以預測的,經常會有非常嚴重的後果,在事前就需要有小心的計畫,才得以防範於未然。

文章也說明,假如意外真的發生,兩岸很難找到解方,一來沒有任何中國領導人希望因為撤退而丟臉,同時也可能讓國內民眾失望,二來台灣雖然軍力較弱,但台灣政府如果輕易選擇退讓,同樣必須付出政治代價。

另外,文章也認為,美國選擇介入有可能擴大衝突爆發的可能性,如果北京判斷要迎戰美國,恐導致情勢升級。

文章說,中國和台灣之間需要某種程度的溝通,以避免危機發生,也為雙方找到可以接受、不會丟臉的解方;雖然中國官方不願與賴政府直接對話,但兩岸還是有建立非正式管道的空間。

台海 戰爭 美台 美國國防

延伸閱讀

美英軍艦航行台海 共軍批滋擾挑釁

勞動市場減弱 美國9月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5月來新低

參選黨主席提兩岸論述 蔡志弘:以「一中內涵」促成「二五諒解」

中共航艦「福建號」通過台海 張競:何時具備戰力言之過早

相關新聞

爭取國防市場 夜視系統大廠跨足軍規無人機

2025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即將於18至20日在南港展覽館舉行。代理美商Teledyne FLIR軍規級紅外線熱像...

智慧無人艇由高雄北上 國防展將現場表演遙控進出港

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TADTE)將於18至20日(本周四至六)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行。受到美方要求我國擴增軍費,賴政...

民間投入客機改造海上巡邏機有成 已多次偵獲共軍機艦

中共機艦出沒台海周遭逐漸常態化,國軍監偵需求日增。在政府提高國防預算、鼓勵軍工產業政策下,有民間業者投入將輕型客機改裝成...

華航機隊/曾為特種任務的白手套 華航翻身多虧了寮國

隨著復興航空與遠東航空走入歷史,1959年成立的中華航空,是台灣最資深航空公司。今年底屆滿66年的華航,最早是在蔣經國指示下,為空軍執行特種任務組建的白手套公司,1960年代投入中南半島戰場;隨後華航建立國際航線網,見證台灣外交困境與經濟起飛,乃至於近30年天空開放政策下的產業競合。華航的歷史,反映中華民國過去一甲子的縮影。

具戰略意義 海軍萬噸級磐石軍艦泊靠太平島碼頭首曝光

海軍114年敦睦遠航訓練支隊日前航抵南沙太平島,油彈補給艦磐石軍艦順利泊靠整建浚深的南沙太平碼頭。這是萬噸級軍艦泊靠太平...

民安手冊稱「台灣」不會投降 網友:國軍為中華民國而戰

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將發布新版「台灣全民安全指引」,手册中以中英對照方式向國際宣示「台灣」遭軍事侵略不會投降。有網友質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