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地时间4日,在美国乔治亚州的现代汽车集团·LG能源解决方案电池工厂的建设现场,美国移民海关执法局(ICE)有关人员在现场,正给被抓的韩国员工腰部系上了铁链。6日,ICE在官网发布了一段记录执法现场的视频,时长约3分钟,完整记录了韩国人员在押送巴士前列队搜身,或者手脚、腰部被系上铁链的场景。/美国移民海关执法局(ICE)官网
当天,姜勋植还表示:“针对此次事件,李在明总统强调,在美国的执法过程中,不得对韩国国民的权益及对美投资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不当侵犯,并下令全力应对、迅速解决”,“经政府部门、经济团体、企业的迅速应对,扣押人员释放交涉已经结束。”据总统室有关人士称:“并非强制驱逐,而将采取自愿离境的形式。”8日,韩国外交部长官赵显将前往美国,请求美国方面就释放事宜给予配合。
此次事件将韩国企业在美国市场面临的困境暴露无遗。自李在明政府上台后,韩国企业对美投资规模已达5000亿美元(约合700万亿韩元),包括7月底作为关税谈判妥协代价承诺的3500亿美元对美投资基金,以及8月韩美首脑会谈时韩国企业另行提出的1500亿美元投资计划。
尽管对美投资大增,但韩企增加派遣人员签证发放量的要求,美国方面却充耳不闻。针对韩企“若想提前实现投资→建厂→创造当地就业的良性循环必须增加签证”的逻辑,美国一刀切地要求“优先雇佣美国人”。在与美国签订自贸协定(FTA)的国家中,韩国在人力外派方面的待遇一直垫底。最终爆发了如此屈辱的“铁链抓人”事态。
对此,美国国内也出现了批评的声音。美国民主党20名议员发表联合声明指责此次执法行动是“为完成大规模驱逐指标的盲目行动,而非针对暴力罪犯”,“离散家庭、损害经济、削弱全球合作伙伴的信任。”《华尔街日报》(WSJ)与《华盛顿邮报》(WP)也表示:“此次执法行动引发了韩国企业对美国政治现实的担忧”,强调此次事件已超越单纯的执法行动,暗含有外交、政治意义。
韩国财界纷纷呼吁:“政府应与美国正式坐到谈判桌前,为韩国专业人才争取更多的签证配额,以确保韩国享有与对美投资规模相匹配的待遇。”